老哥稳全国茶楼最新消息_51茶楼论坛网_凤楼阁信息兼职2025_全国新茶楼信息网论坛

  1. 首页 >
  2. 学生作品 >
  3. 高中生作品

叶圣陶杯获奖佳作:一只鱼灯

发布日期:2025-05-09  点击量: 52

t0177c17d3047128624.jpg

一只鱼灯

陆映钱(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高二)

 

我记忆里一直有盏灯,倏忽出现在儿时住过的幽深的巷子里。烛火扑闪着微弱的光晕打在灯罩上,那是一条红色的鱼,确切说应当是鲤鱼。我记得那金红的鳞片和墨绿的眼睛,鲤鱼灵动地左右摆尾,巷子成了它的河流。我领着它从巷尾游到巷口,孩子们一起追着它奔跑。

我不是一个有艺术天分的人,与琴棋书画都不甚有缘,也捉摸不透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长大才知道回忆里那一点红光也被称为“艺术”,那创造这灯彩的老人的技艺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知道它不过是盏灯,大多是用竹篾编织框架,再衬上五彩纸或织布,当中插支蜡烛。但有心的匠人会汲取纸扎、绘画、书法等艺术之长,综合木工、彩绘、雕饰、编结,构思出似是梦中才有的动物和奇观,一点点框架整形、一笔笔描绘上彩。它不是用来附庸风雅的阳春白雪,而是节日里孩子渴望的友伴,是从匠人手中传下来的有生命力的老物件,是与我一样的许多人紧紧握住的集体记忆。

年前,父母一时兴起想着带我去看秦淮灯会,说朋友都赞叹今年的灯好。我们一家其实不爱凑秦淮灯会的热闹,因为也大致能想象出五光十色、人头攒动的景象,且不想吃拥挤和等待的苦头。但今年似乎略有不同,确实好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华灯初上,我走进白鹭洲公园的时候其实微微被震慑住,父母笑我不像是个本地孩子。石板路的两旁点缀起错落的宫灯,映照着墙壁上的诗句,“对芳景、张灯火,画堂深、箫鼓到明?!痹偻白弑闶且撇交痪?,灯火似星光般散满灌木丛,引着游人顺着拱桥走往湖心岛。我刚流连于桥面门头上悬挂的龙凤宫灯,眼光顺着脚下的流水往远处望,见着湖面上停着一对鲤鱼,一条游船在它们身旁缓缓泛过,打乱了水中纹路,满湖碎金。那鲤鱼虔诚地头顶莲花,面目上镶嵌着古典繁复的纹样,红绿交错的背鳍似是被风吹软的旗帜,身下跃起湛蓝闪亮的水浪。倒影里是什么,我看不清,好像是记忆里一朵红色的尾鳍,顺着时间的流转再次游到了我面前。我意识到有些事情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是不曾变过的。

今年是龙年,龙灯往往被融入灯会中的灯组,威风凛凛地站在门头或立在城墙下,而商店里卖的和孩子手里提的更多的还是传统的鱼灯和兔灯。母亲是个有童趣的人,她此行必定是要带一盏灯回去。我跟着她在商店里漫无目的地转悠,忽听她在角落里唤我,说这是我小时候爱玩的鱼灯,今年商店里居然照着老样子复刻出来了。我看见木桶里插着一只只金红背鳍、墨绿眼睛的鲤鱼灯,木质手柄,和记忆里不同的只是蜡烛换成了闪烁的电灯串。我拿起来把玩,从鱼头到鱼尾分成了四段,摇摆起来微微嘎达作响,像孩子在石板路上跑跳的声音。

在角落里,我遇到一个手艺人,他身边垒着新制的古老鱼灯,手上在编织着尚未成形的五彩龙灯。他年岁不大,甚至可以说非常年轻。他见到我内敛地笑了笑,又旁若无人地编起他的龙灯。我问他如果是龙灯要做多久,他说他刚开始慢慢做要一周,但确实喜欢。我的记忆似乎发生了差错,我以为那框起竹篾的只会是被皱纹雕刻的古老的手,以为那工序繁复的古老结构已经随着商业化的狂飙突进消失在灯火里。那个手艺人说他是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但看见这小玩意儿就开心,说传承下来的、最让人亲近的才叫艺术。

我想到项彪提出的“附近”的概念。在人们为升学、工作等焦虑不安的时候,一个将生活具象化的“附近”就能成为一个锚——比如时常路过但未曾探索过的街区,一个切实认识但不甚了解的人,一个儿时依赖但如今忘却的小物件,那些编织起生活的种种——能让人重新快速构建生活的意义感,拖住焦虑失控的心绪。我明白了我为什么顽固地记着那只红色的鱼灯,又为什么如今看见这些还原了过去的灯彩时心中会升起莫名的波澜。在我因生活的小事失意落寞之时,我闭上眼就能见到那盏招摇着尾巴的鱼灯,总像是在引我循着方向,向着纯粹的自由、快乐与童真,告诉我穿过巷子便是更广阔的天地。而且那不只是我的记忆,而是与我同住那条巷子、同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孩子们共同努力抓住的“附近”,是人们对新年最朴素真诚的祈望与吉寓,是年复一年辛勤努力的意义与凭据,是古老艺术编织、彩绘出的年轻的梦。

那只鱼溯流而上。我在想古人会不会也像我一样在年前与家人逛着集市摇着一只鱼灯??赡苁前?。我不知道这只鱼诞生于哪位工匠之手,穿越了多久来到我的身边,又会在多久之后游向另一个孩子,再次守护他的童年与人生。

指导老师张蕾

【点评】

江南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这是人所共知的。作者围绕着守护童年与人生的鱼灯,记叙了在商店里买到小时候爱玩的鲤鱼灯,在角落遇到一个手艺人正在编织着一盏五彩龙灯,传承着这门艺术。作者行文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写鱼灯,归结于它总是在引“我”循着方向,向着纯粹的自由、快乐与童真,归结于人们对新年的祈望与吉寓,归结于人们辛勤努力的意义与凭据,很好地体现了“以我手,写我心”的创作原则。结尾浮想联翩,凸显主旨,意蕴深远。本文获省赛一等奖。(夏冬 资深编辑)